4月14日,“人文科创,四脉一核”环两江先行区南海区丹灶镇重点项目发布会在丹灶康园举行。围绕“四脉一核”即有为水道历史水脉、官山涌城市水脉、南沙涌艺术水脉、北江生态水脉以及仙湖科创核,会议现场发布并解读了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。今年以来,环西江、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为了佛山上下一件发展大事。4月9日,南海举行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项目发布会,提出要实施产业创新、文化赋能、改革攻坚等“六大行动”,在人文引领、科技驱动、共同富裕上攻坚突破、先行示范。丹灶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“四脉一核”的59个项目、各方总投入超260亿元,全力打造一个产业向新而行、科创向高而攀的“硬核”丹灶,一个历史与人文交相辉映、城市与生态共融共生的魅力丹灶,一个年轻人喜爱、向往的青春之城、活力之都,在环两江先行区的舞台上出彩、出圈、出标杆。
建设环两江先行区的关键是什么?从南海区到丹灶镇都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盘活资源、重塑价值。作为佛山北江流域水系分布最密集的镇,丹灶的四条水脉由北向南,孕育了历史、塑造了城镇、滋养了艺术、涵养了生态,承载着丹灶的前世今生;而北江水蓄积起来的仙湖,更是蕴藏着“中国氢都,科创丹灶”的无限潜能。依托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,丹灶已集聚26个院士项目、超180个科创项目,拥有548家高企,在环两江区域占比四成,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比三分之二,R&D占比连续三年南海全区第一。
越是了解丹灶的历史与现状,越是能强烈意识到,人文是丹灶的根与魂,科技是丹灶的最强动力。
此次大会上,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寄语,丹灶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,聚焦“人文引领、科技驱动”,以人文重塑区域价值,发挥好人文深层次带动作用;以科技提升区域品质,继续把创新资源汇聚、战新产业集聚这一长板拉长、优势做优;以共富铸就区域品牌,丹灶作为当年“敲锣打鼓贺富”先行地,有基础、有条件在城乡共富上率先突破、作出示范。
围绕市、区部署,丹灶同样瞄准自身的核心优势布局发力。会上,丹灶镇党委书记何敏仪表示,在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内,北江支流、仙湖与丹灶的文化、科创资源交汇,丹灶将立足“人文引领、科技驱动”突破方向,聚焦打造“四脉一核”,奋力书写丹灶答卷。
“四脉一核”中,“四脉”是指人文四水脉,包括有为水道历史水脉、官山涌城市水脉、南沙涌艺术水脉、北江生态水脉;“一核”是指仙湖科创核。
丹灶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地,也是南海文产特派员和“墟游记”等人文经济探索的先行地。在此基础上,丹灶将把人文经济作为推动城乡融合的核心力量不断壮大,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,着力打造人文引领的示范地。
聚焦创新驱动,丹灶将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任,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继续领跑;通过建设人才友好型社区,配优服务资源,引留高端人才;通过加快发展中试产业和科创孵化生态,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由此,丹灶将努力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。
在部署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时,佛山市委提出要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。同时,南海区委对“水上南海”建设高度重视。丹灶以“人文科创、四脉一核”盘活资源,实际上也是丹灶以水为脉发展沿江经济的深入探索,引领丹灶打造沿江经济的先行地。站在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的起点上,丹灶对外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—全力打造一个产业向新而行、科创向高而攀的“硬核”丹灶,一个历史与人文交相辉映、城市与生态共融共生的魅力丹灶,一个年轻人喜爱、向往的青春之城、活力之都。
奋进新征程,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丹灶把施工图浓缩进“人文科创,四脉一核”八个字里。
会上,丹灶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钟强对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进行发布和解读。
丹灶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钟强发布并解读环两江先行区丹灶镇工作方案。“人文科创、四脉一核”的四脉中,首先是活化有为水道历史水脉,彰显生机勃发的岭南风华。要承接好大地艺术节向有为水道延伸,推动沿线村居借势借力发展人文经济。其中,康园活化是整个有为水道活化提升的“重头戏”。对于这条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水脉,丹灶将整合沿线资源,从陆上到水上,实现整体运营,将其由以观光体验为主的历史文脉,焕新为“文化溯源、艺术体验、民俗烟火、养生夜游、水岸活力”五位一体的岭南水脉。有为水道。
丹灶也要激活官山涌城市水脉,打造城水相依的潮玩之地。丹灶将聚焦商业短板,着力做强消费中心,打造高品质城央商圈。同时,完善城市功能配套,建好“一院、一校、一公园”即南海八院、南海实验学校有为中学、丹灶儿童公园。这一系列城市配套将有效串联起丹灶的魅力两公里U湾,把64平方公里的丹灶城区打造成时尚感与烟火气并存、商业与文旅共生、极具潮流引领力的新地标。同时,丹灶要焕新南沙涌艺术水脉,构建人景交融的艺术长廊。以罗行艺术墟为起点,丹灶将持续擦亮“墟游记”品牌,打造“一河两岸”艺术长廊。丹灶还将结合第三届大地艺术节,沿滨水设置一批有颜值、有风味的艺术作品、艺术装置,打造南沙“艺术之涌”。下个月,丹灶还将迎来北江国际舞蹈节,届时诚邀大家体验这场以水脉为天然剧场的舞蹈盛宴。2024年10月,丹灶镇举办“墟游记2024·罗行艺术墟”唤醒百年老墟。
丹灶还要涵养北江生态水脉,引爆金沙户外的无限活力。今年,丹灶将进入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密集建设期,重现金沙滩昔日的辉煌。同时,丹灶也将借全运会东风,实现村村有龙舟、月月有比赛,创建高品质龙舟文化目的地。丹灶还将依托五金优势,不断拓展户外产业版图,实现户外生态、户外运动、户外艺术、户外产业协同发展、同频共振。此外,丹灶要打造仙湖科创核,推进产业向新、向绿发展。年初,丹灶启动了仙湖国际科创社区建设。今年内,丹灶将打通仙湖到桂丹路、丹横路的交通要道,重点建设湾区科学家创业园、仙湖创客总部及孵化器,用好两大产业基金,搭建更多中试平台,全过程陪伴科学家创新创业。4月15日,丹灶还将举办首届仙湖创新创业大赛,全力打造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。
佛山仙湖实验室位于丹灶镇仙湖畔,是丹灶镇打造仙湖科创核的重要引擎。
丹灶将抢抓机遇,传承敢为人先精神,以“四脉一核”引领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,实现当年见成效、三年大变样、五年大提升。这些美好的蓝图、一个个项目要如何落实?
四条水脉和仙湖科创核共5个组团,分别发布了一批项目。为了推进“人文科创、一核四脉”建设,丹灶谋划了在三年内推进59个项目、各方总投入超260亿元。活动现场,四条水脉和仙湖科创核共5个组团,分别发布了一批项目。丹灶镇同日发布了六大改革攻坚行动。其中包括,以南沙社区公寓建设为试点,加快新型城乡社区建设;人文浸润、科技赋能,创新柔性治理工作机制;六个连片、三大万亩,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;建设均和五金智谷,助推五金产业绿色转型;创新政产学研金联动机制,建设仙湖国际科创社区;强村公司赋能,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范。活动现场,六大改革攻坚行动领衔单位的代表上台,敲响了奋进的鼓声。六大改革攻坚行动中,其中一项是创新柔性治理工作机制。活动现场还发布了《2025年丹灶镇柔性治理工作方案》。丹灶将以“三引三管三提升”为统领,以“微、爱、善、聚”四字“丹方”为引,推进20个重点项目,不断拓展多元社群广泛参与治理的平台,带动形成“发展—治理—服务—共生”柔性治理闭环,厚植丹灶城市人文底色,推动丹灶社会治理模式之变。
其中,“微”字“丹方”,代表的是聚焦城乡管理微痛点、微焦点、微短板,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注入柔性力量。“爱”字“丹方”,代表的是聚焦“弱信号”,用爱培育更多帮手,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苗头,推动“救火思维”向“防火思维”的转变,共同守护丹灶平安和谐。“善”字“丹方”,代表的是聚焦“一老一小”、特殊群体、新兴领域的急难愁盼,构建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协同、慈善助力”的民生关爱体系。“聚”字“丹方”,代表的是聚焦全域创熟、新市民融合等工作,大力开展“联新暖新强新行动”,推动“管治”向“共治”转变。
敢为人先、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基因,始终流淌在丹灶人的血液里。这次发布会,是丹灶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出发,也是南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。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,明天更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