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...加载中...
南海产业孵化器迈向3.0时代
发布时间:2015-12-31
力合(佛山)科技园、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、新光源产业基地、瀚天科技城、联东国际企业港、纺织大厦……在南海,所有的镇街都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,搭建了相应的产业载体和创新平台,时刻准备迎接各类创新创业资源。
然而鸟儿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方式,进不进巢首先要看有没有适合的生态环境。众多平台和载体建起来后,怎样才能让这些“硬件”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?
A
“孵化—加速—园区”
打造创新创业服务链
“蒲公英国际青年创业驿站”落户桂城,佛山科技街打造创客空间,瀚天科技城成国家级孵化器……近年来,南海创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,培育了一大批创业团队。但比起成都等国内知名孵化区域,南海还需加快形成完整的孵化服务链。
我们把目光移到成都。在以创业场为代表的孵化器内,近几年,平均每3天就诞生一家手游企业。从2007年成立至今,创业场已累计入驻550个项目,成功孵化422个,包括有名的“鲁大师”“银河帝国”等。
一个深居内陆的城市,却打造出移动互联网浪潮上最具有活力的草根创业生态圈。探其究竟,原来企业入驻创业场,在孵化器内享受一年的免租后,如果发展得不错,就可以进入加速器,在加速器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可以进入产业园区,形成了完整的孵化服务链。
相比成都,南海所拥有的突出区域优势、雄厚产业基础和富裕民间资本,使“创业者乐园”的目标更加可期。
“东部金融高新区可不可以打造一个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基地?”在今年南海两会政协小组讨论上,南海区政协委员全洪提出的设想与成都创业场的发展模式不谋而合。他建议,东部资源集中,可以考虑做孵化器;中部高新区做加速器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企业出生、成长、长大的梯度层次。
在前不久的南海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上,南海区副区长刘铭恩说过,要加强与产业载体合作,继续发力建设“孵化器—加速器—规模化生产”的孵化服务链,在不同发展阶段为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。
B
建设孵化器3.0
提供创业资源和专业服务
在移动互联网创投专家、创新谷董事长许洪波看来,孵化器发展大致分三种阶段:1.0版本只是单纯提供场地,相当于“二房东”;2.0版本开始把创业的基础服务开发出来给入驻者公用,如行政服务、工商税收等;孵化器3.0版本,则是营造一种生态环境,为创业团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“养分”。
截至目前,南海已建立各类公共创新平台13个,国家级孵化器1家(瀚天科技城),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家(中科院生物医药产业中心、芯光源孵化器、力合创智园),累计孵化企业208家,毕业企业100家。虽成果斐然,但若要打造一个“硅谷”,南海很多产业孵化器仍需往3.0阶段努力,争取提供更充分的创业资源和专业服务。
提起孵化器,就不能不谈到深圳前海。对于创业团队,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不仅提供工商税务注册登记、人力资源咨询等服务,为创业青年营造“拎包入住”的办公环境,还建立了培训导师计划,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创业团队争相入驻。
两相比较,南海虽没有特区改革之沉淀,但市场发育完善,民营经济发达,不占体制之优,但有市场发展之利。
科技创新孵化,首先要做的还是完善配套措施。南海已经在积极地推进孵化器配套设施建设工作。包括向入驻载体的企业提供创新创业、企业运营、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培训;建设一批如“益禾人才公寓”的廉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;开通了连接瀚天科技城等载体的交通专线等。
日前发布的《创新创业行动计划》提出,接下来南海要完善政策体系,从落户扶持、技术支持、引进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等方面为入驻载体的企业提供服务。具体而言,就是通过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人才安居配套服务;加快发展商业、生产服务业、休闲娱乐、培训教育、医疗养老等第三产业。
C
加强校企对接
与高校合作 向行业开放
纵观这些年来在南海诞生的创新平台,如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光机电孵化器、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,科研院所、高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,是南海区与高校共建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之一。“截至目前,我们为南海吸引了23个高端人才团队,开发了50多项产品,发明了120多项专利,服务了南海本土80多家企业。”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说,仅去年该院技术服务就收入3000多万元。
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,南海劣势在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机构资源缺乏。为此,南海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。就在前不久的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上,南海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签约共建“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”,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。
根据《创新创业行动计划》,接下来,南海区将强化与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共建创新平台和创业基地。继续推进清华校友创业项目、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药前孵化器对接基地、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、新能源汽车平台等项目建设,鼓励科技人员落户创业。
同时,南海还要牵头组建广东省3D打印研究院,全面深化与中国科学院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山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平台合作关系,以重大平台吸引人才落户。促成区内优质企业与创新平台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,重点抓好南方风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增材3D打印项目、中南机械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精密3D打印项目等。
此外,刘铭恩表示,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,并且能够适度向行业开放,进而提升南海整个行业的产业水平,扩大影响力。、
策划/统筹 珠江时报记者 李丹丹 文/珠江时报记者 黄淦颖 通讯员 肖永能 图/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